最嚴“限電限產令”來了!緊急停工停產,農民工提前迎來“返鄉潮”?
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全國已經有16個省份出臺了力度不等的限電措施。那么,2021年限電令新規定最新消息是怎樣的?
每年秋冬季開始,為了節能減排,會錯峰用電。而2021年進入9月開始,能耗雙控”政策執行紛紛落地落實,限電限產措施在多個省份密集推出,“雙高”企業輪番接到限產通知。
企業與相關產業鏈都受到波及。神火股份、云鋁股份、天原股份、晨化股份、紅寶麗等十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,披露限電限產等當地政策帶來的影響。
國內多省份大面積限電停產
9月22日起,多家上市公司先后發出公告稱,由于供電緊張,為響應當地“能耗雙控”的要求,上市公司或旗下子公司的生產線臨時停產。浙江省、江蘇省和云南省部分地區的高耗能企業都已停產,復工時間或是在9月底,或是未定。主要省份情況如下:
浙江省:9月21日11時前未關停的高耗能重點用能企業,將由電力部門采取措施。共涉及我區161家企業,全部印染、化纖行業企業。請各鎮(街)通知企業按要求執行,馬鞍街道要通過熱電企業立即降低供熱負荷,以供熱負荷降低情況有序安排用熱企業梯次停產。
江蘇省:A 類不得超過去年同期用電;B 類要下降10%;1096家C類企業全部按照"開二停二" 的措施進行限產,分為兩批,輪流生產;143家D類地塊上的企業進行全部停產;28 家印染企業全部按照"開二停二"的措施進行限產,分為兩批,輪流生產。("開二停二"的措施自2021年9月19日晚17時起執行,分為甲乙兩批。)
廣東省:廣東電網表示,自9月16日起執行"開二停五"用電方案,每周星期日、星期一、星期二、星期三和星期四實現錯峰輪休,錯峰日只保留保安用電負荷,保安負荷在總負荷的15%以下。
云南省: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出臺文件,為嚴格抑制高耗能、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、嚴格控制能耗排放,鋼鐵、水泥、煤電、化工等行業將接受重點管控。其中,鋼鐵要求9 月產量調整(比例不低于30%)到11-12 月生產。黃磷要求9-12 月月均產量不得超過8 月產量的10%(即消減90%)。工業硅要求9-12 月月均產量不得超過8 月產量的10%(即消減90%)。煤電優化降低開機時間。對肥料制造、化工、煤炭加工、鐵合金冶煉4 個行業中,萬噸增加值能耗高于平均水平1-2 倍的企業限產50%,高于2 倍以上的限產90%。
限電背后的原因
受新冠疫情的影響,除中國外,全球主要的生產國家紛紛出現工廠停工,社會停擺的現象,比如印度以及越南,于是海量的海外訂單紛紛涌入中國,根據國家海關的數據顯示,2021年上半年,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18.07萬億,比去年同期增長27.1%,其中出口9.85萬億,同比增長28.1%。
理論上而言,訂單應接不暇,國內的企業,特別是外貿企業應該是無比興奮才對,但現實并非如此,由于需求猛漲,造成了大宗商品價格的瘋長(如原油、有色金屬、鋼鐵、煤炭、鐵礦石等等),這點上從今年以來國內油價不斷上漲以及煤炭、鋼鐵等股票及基金凈值不斷上漲亦可得到驗證。
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,特別是煤炭價格的瘋長,對于我國的發電企業有著致命的影響,雖然我國的水電、風電、光伏發電最近幾年取得長足發展,但是火電依然是主力,而火電主要依賴于煤炭,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增加的發電企業的成本,而國家電網的上網價格又沒有變化,所以發電企業生產越多的電,虧損越多,限量生產也就成為了趨勢。
未來可能通過三條潛在舉措
來解決能耗雙降帶來的
限電限產困局
①建立更廣泛和強制的動力煤指導價
通過發改委主導建立動力煤指導價,并以指導價為基準進行全面長協機制聯通煤炭生產企業和發電廠,促進市場供需平衡和煤炭行業脫困。建立電煤合同執行與發電量獎懲掛鉤制度,推進煤電雙方簽訂中長期合同。逐漸將動力煤遠期指導價壓減到1000元以內。
②鼓勵煤炭生產企業提高遠月套保頭寸比例,大幅提高期貨投機頭寸保證金比例
如果后續動力煤投機炒作情況依然沒有得到緩解,預計期貨保證金比例和交易手續費還有大幅提升,直到期貨市場炒作資金全面被監管,達到穩價保價目的。
此外還可組織煤炭生產企業進行大規模遠月套保頭寸建立,將生產企業遠期利潤在期貨市場鎖定,實現將遠月動力煤期貨控制在合理區間,給市場降溫。
③全面降低印尼、俄羅斯、哥倫比亞、南非和蒙古等原煤生產國進口關稅
海關數據顯示,8月份,中國動力煤(包括其他煙煤和其他煤)進口量為1207.3萬噸,同比大增47.76%,環比下降12.23%。目前全面降低原煤生產國進口關稅,提供更加廣泛的最惠國稅率,降低進口煤炭的增值稅稅率,是緩解目前煤炭緊缺的另外一大舉措。
總結
其實此次國家限電限產除了發電量不足以及能耗雙控外,我認為還有一個是為疫情后的經濟考慮,目前國外疫情泛濫,因此國內訂單不斷,產能一直在擴大。
但疫情終有緩解或者結束的時候,到時國外生產恢復,那么在疫情期間擴產的中國將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局面,屆時企業破產倒閉將無法避免。
疫情期間的短暫收益甚至不如最終虧的,但大部分企業和個人都是盲目的,只顧眼前的利益,所以國家只能通過限電方式來引導經濟往正確的方向發展。
那在上述大背景下,停電、停產,用工需求也有所減少,那農民工當中剩余力量又該何去何從呢?
畢竟他們不同于普通的上班族,干一天活拿一天的工錢,甚至有不少農民工的收入與計件掛鉤,在限電限產的大背景下,收入肯定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。

1